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5:26:57   浏览:89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东营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业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自2003年1 月1日起施行。

市长刘国信

二OO二年七月三十日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根据《山东省实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山东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制发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残疾人证》,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一定劳动能力,自愿劳动就业的本市公民。
  第三条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由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管理,残疾人联合会设 立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财政、民政、税务、统计、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 的职责范围,配合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四条残疾人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任何单位在招用职工时,不得歧视残疾人。
  第五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必须 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安排一名一级盲人的, 按照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排的残疾人,不计入本系统或者主管 单位应当安排的残疾人就业比例。
  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应当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第六条残疾人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的,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残疾人证、身份证、户口簿;
  (二)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证明;
  (三)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七条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对申请就业的残疾人进行劳动能力评估。符 合就业条件的,应当给予登记。登记名册抄报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办理残 疾人招用手续的依据。
  第八条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对已办理就业登记的残疾人,应当组织职业技术 培训。
  第九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按规定办理录用手续,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并参加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辞退残疾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和人事关系的,应当报单位 所在地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根据残疾职工的残 疾程度和特长,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并加强对残疾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 高其劳动技能和水平。
  第十一条有按摩业务的宾馆、洗浴保健等场所和设有按摩推拿专科的社会医疗机 构,应当优先录用具有按摩技术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盲人。
  第十二条残疾职工在转正、定级、职称评定、晋级、晋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 、生活福利等方面,应当享受与其他职工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已就业的残疾人无正当理由辞职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三年内不 再介绍其就业。
  第十四条独立核算单位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当地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统 计部门报送上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和残疾职工名册。
  残疾人联合会会同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依法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凡安置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当按照实际差额比例缴纳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本地职工年平均工资额计算。
  第十六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属地原则向当地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缴纳。市 属及其以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缴纳。
  县区收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按照收缴总额5%的比例上缴市残疾人劳动就 业服务机构。
  第十七条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必须按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 知书载明的数额、期限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机关和财政拨款的团体、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依据缴款通知书代收。
  第十八条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有困难的,须凭财政部门或者税务部门核定的 本年度财务结算或者决算报表,向同级财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由同级财 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审批后,予以缓缴或者减免。
  第十九条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数额缴 纳的,按日加收滞纳金额5‰的滞纳金。
  第二十条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 统一制发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并加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印章。
  第二十一条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从单位经费中列支; 企业从管理费中列支。
  第二十二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用于下列事项:
  (一)补贴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
  (二)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人经营或者合伙经营;
  (三)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及其他在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
  (四)补贴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开支和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
  第二十三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属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 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平调、挤占或者挪用。
  第二十四条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市、县 区人民政府委托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做出责令限期缴纳的处理决定。当事人对处理决定 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 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决定的,由做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委托残疾人联合会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9日市人民政府印发的贯彻 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的通知》 的通知(东政发[1996]37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优抚局关于革命烈士一次抚恤金按其牺牲时四十个月工资计发如何具体掌握的说明

民政部


民政部优抚局关于革命烈士一次抚恤金按其牺牲时四十个月工资计发如何具体掌握的说明
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九日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革命烈士一次抚恤金标准的通知》下发后,各地在贯彻执行中提出了按工资计发抚恤金如何具体掌握的问题。为此,作如下说明:
一、《通知》中所称的工资,一九八五年地方和军队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前,系指国家规定的各类标准工资,有地区工资补贴的,也应包括在内。工资制度改革后,军队干部的工资应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军龄津贴和部队所在地的地区工资补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应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教师和护士还应包括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和所在地区工资补贴。企业职工的工资,是指国家规定的标准工资《经批准已享受浮动工资待遇的和有地区工资补贴的,亦应包括在内》。
二、《通知》中规定:“烈士生前无工资收入或工资低于军队二十三级正排职干部工资标准的,按其牺牲时军队二十三级正排职干部的四十个月工资计发”,是指:
(一)一九八四年四月一日至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牺牲的,按当时军队二十三级正排职干部月标准工资五十七元计发;
(二)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牺牲的,按军队二十三级正排职干部月工资中的职务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八十四元计发。
附:1.1985年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前军队干部职务级别工资标准简明表
2.1985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后军队干部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标准表
3.1985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后军队科技、文体干部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标准表
附表(一)
一九八五年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前军队干部职务级别工资标准简明表 金额:元
-----------------------------------------------------
| | 原 | | | | | | | | |
| | 行 | 一 | | | | | | | |
|科 | 政 | 至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体| | 月 级 | 三 | | | | | | | |
|技 | 工 级 工 | | | | | | | | |
| | 资 别 资|---|---|---|---|---|---|---|---|
育|文 | 职 工 |204|372|342|325|307|282|257|237|
| | 务 资 |---|---|---|---|---|---|---|---|
|艺 | 工 |286|268|250|232|214|196|182|168|
级| | 资 |-------------------|------------
| |基准职务 | 18(级差) | 14(
--|--|--------------|-------------------|------------
| | 军委正副主席 |119| |405|387|369| | | | | |
--|--|--------|---| |---|---|---|---|---|---|---|---|
| | 军委常委 |110| |396|378|360|342| | | | |
--|--|--------|---|9|---|---|---|---|---|---|---|---|
| 1| 大军区正职 |101| | |269|351|333|315|297|283|269|
--|--|--------|---| |---|---|---|---|---|---|---|---|
| 2|大军区副职正兵团| 94| | | |344|325|308|290|276|262|
--|--|--------|---|-|---|---|---|---|---|---|---|---|
| 3| 副兵团 | 87| | | |337|319|301|283|269|255|
--|--|--------|---| |---|---|---|---|---|---|---|---|
| 4| 正军 | 80| | | | |312|294|276|262|248|
--|--|--------|---|7|---|---|---|---|---|---|---|---|

1| 5| 副军 | 73|∧| | | |305|287|269|255|241|
--|--|--------|---|职|---|---|---|---|---|---|---|---|
2| 6| 正师 | 66|差| | | | |280|292|248|234|
--|--|--------|---|∨|---|---|---|---|---|---|---|---|
3| 7| 副师 | 59| | | | | | | |241|227|
--|--|--------|---| |---|---|---|---|---|---|---|---|
4| 8| 正团 | 52| | | | | | | | |220|
--|--|--------|---| |---|---|---|---|---|---|---|---|
5| 9| 副团 | 45| | | | | | | | | |
--|--|--------|---|-|---|---|---|---|---|---|---|---|
6|10| 正营 | 40| | | | | | | | | |
--|--|--------|---| |---|---|---|---|---|---|---|---|
7|11| 副营 | 35|5| | | | | | | | |
--|--|--------|---|∧|---|---|---|---|---|---|---|---|
8|12| 正连 | 30|职| | | | | | | | |
--|--|--------|---|差|---|---|---|---|---|---|---|---|
9|13| 副连 | 25|∨| | | | | | | | |
--|--|--------|---| |---|---|---|---|---|---|---|---|
10|14| 正排 | 20| | | | | | | | | |
--|--|--------|---| |---|---|---|---|---|---|---|---|
11|15| 副排 | 15| | | | | | | | | |
--------------------|--------------------------------
| 按职务,级别领取的月工资额,低于本人原领的标准工资额时(即粗
说 明 |
|的),仍按原工资发给(差额部分为保留工资)。
-----------------------------------------------------

----------------------------------------------------
| | | | | | | | | | | |
十 | 十 | 十 | 十 | 十 | 十 | 十 | 十 | 十 | 二 | 廿 | 廿 | 廿
| | | | | | | | |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一 | 二 | 三
| | | | | | | | | | | |
---|---|---|---|---|---|---|---|---|---|---|---|---
217|197|177|158|141|127|114|102| 90| 80| 70| 60| 52
---|---|---|---|---|---|---|---|---|---|---|---|---
154|140|126|112|102| 92| 82| 72| 65| 58| 51| 44| 37
-----------|---------------|-----------------------
级差) | 10(级差) | 7(级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5| | | | | | | | | | | |
---|---|---|---|---|---|---|---|---|---|---|---|---
248|234|220|206| | | | | | | | |
---|---|---|---|---|---|---|---|---|---|---|---|---
241|227|213|199|189| | | | | | | |
---|---|---|---|---|---|---|---|---|---|---|---|---
234|220|206|192|182|172|162| | | | | |
---|---|---|---|---|---|---|---|---|---|---|---|---
227|213|199|185|175|165|155|145| | | | |
---|---|---|---|---|---|---|---|---|---|---|---|---
220|206|192|178|168|158|148|138|131| | | |
---|---|---|---|---|---|---|---|---|---|---|---|---
213|199|185|171|161|151|141|131|124|117| | |
---|---|---|---|---|---|---|---|---|---|---|---|---
206|192|178|164|154|144|134|124|117|110|103| |
---|---|---|---|---|---|---|---|---|---|---|---|---
199|185|171|157|147|137|127|117|110|103| 96| 89|
---|---|---|---|---|---|---|---|---|---|---|---|---

| |166|152|142|132|122|112|105| 98| 91| 84| 77
---|---|---|---|---|---|---|---|---|---|---|---|---
| | | |137|127|117|107|100| 93| 86| 79| 72
---|---|---|---|---|---|---|---|---|---|---|---|---
| | | | |122|112|102| 95| 88| 81| 74| 67
---|---|---|---|---|---|---|---|---|---|---|---|---
| | | | | |107| 97| 90| 83| 76| 69| 62
---|---|---|---|---|---|---|---|---|---|---|---|---
| | | | | | | | 85| 78| 71| 64| 57
---|---|---|---|---|---|---|---|---|---|---|---|---
| | | | | | | | | | 66| 59| 52
---------------------------------------------------
线以下


---------------------------------------------------
说明:此表根据总参、总政、总后1980年3月14日〔1980〕后联字6号文件整理
附表(二):一九八五年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后军队干部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标准表
(从1985年7月1日起执行)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级 别 工 资 标 准
--------------------------|-----------------------
| 标准(每人 | | | 标准(每人 |
基 准 职 务 | | 职 差 | 行政级别 | | 级 差
| 每月/元) | | | 每月/元) |
------------|-------|-----|---------|-------|-----
军委主席、副主席 | 340 | 110 | 一、二、三级 | 240 | 40
| | | | |
军 委 委 员 | 230 | 24 | 四 级 | 200 | 16
| | | | |
大 军 区 正 职 | 206 | 20 | 五 级 | 180 | 14
| | | | |
大 军 区 副 职 、| 186 | 16 | 六 级 | 170 | 14
正 兵 团 职 | | | 七 级 | 156 | 12
| | | | |
副 兵 团 职 | 170 | 14 | 八 级 | 144 | 10
| | | | |
正 军 职 | 156 | 13 | 九 级 | 134 | 8
| | | | |
副 军 职 | 143 | 13 | 十 级 | 126 | 8
| | | | |

正 师 职 | 130 | 13 | 十 一 级 | 118 | 8
| | | | |
副 师 职 | 117 | 12 | 十 二 级 | 110 | 8
| | | 十 三 级 | 102 | 8
| | | | |
正 团 职 | 105 | 11 | 十 四 级 | 94 | 8
| | | | |
副 团 职 | 94 | 11 | 十 五 级 | 86 | 8
| | | | |
正 营 职 | 83 | 9 | 十 六 级 | 78 | 8
| | | 十 七 级 | 70 | 7
| | | | |
副 营 职 | 74 | 8 | 十 八 级 | 63 | 7
| | | | |
正 连 职 | 66 | 8 | 十 九 级 | 56 | 6
| | | | |
副 连 职 | 58 | 8 | 二 十 级 | 50 | 6
| | | 二 十 一 级 | 44 | 5
| | | | |
正 排 职 | 50 | 9 | 二 十 二 级 | 39 | 5
| | | | |
副 排 职 | 42 | | 二 十 三 级 | 34 |
--------------------------------------------------
说明:(一)此表引自(1985)军委8号文件附件。
(二)此表未包括军龄津贴和地区工资补贴。
(三)军龄津贴每年五角,计算到四十年为止。
附表(三):一九八五年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后军队科技、文体干部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标准表
(从1985年7月1日起执行)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级 别 工 资 标 准
------------------------|---------------------
技术职务等级 | 标准(每人 | 职 | | 标准(每人 | 级
------------| | | 行 政 级 别 | |
科技、文艺 | 体育 | 每月/元) | 差 | | 每月/元) | 差
-------|----|-------|---|---------|-------|---
一 级 | | 206 | 20| 八 级 | 144 | 8
-------|----|-------|---|---------|-------|---
二 级 | | 186 | 16| 九 级 | 134 | 8
| | | | 十 级 | 126 | 8
-------|----|-------|---|---------|-------|---
三 级 | | 170 | 14| 十 一 级 | 118 | 8
-------|----|-------|---|---------|-------|---
四 级 | | 156 | 13| 十 二 级 | 110 | 8
-------|----|-------|---|---------|-------|---
五 级 |一 级| 143 | 13| 十 三 级 | 102 | 8
-------|----|-------|---|---------|-------|---
六 级 |二 级| 130 | 13| 十 四 级 | 94 | 8
-------|----|-------|---|---------|-------|---
七 级 |三 级| 117 | 12| 十 五 级 | 86 | 8
-------|----|-------|---|---------|-------|---
八 级 |四 级| 105 | 11| 十 六 级 | 78 | 8
-------|----|-------|---|---------|-------|---
九 级 |五 级| 94 | 11| 十 七 级 | 70 | 7
-------|----|-------|---|---------|-------|---
十 级 |六 级| 83 | 9| 十 八 级 | 63 | 7
-------|----|-------|---|---------|-------|---
十 一 级 |七 级| 74 | 8| 十 九 级 | 56 | 6
-------|----|-------|---|---------|-------|---
十 二 级 |八 级| 66 | 8| 廿 十 级 | 50 | 6
-------|----|-------|---|---------|-------|---
十 三 级 |九 级| 58 | 8| 二十一级 | 44 | 5
-------|----|-------|---|---------|-------|---
十 四 级 |十 级| 50 | 8| 二十二级 | 39 | 5
-------|----|-------|---|---------|-------|---
十 五 级 |十一级 | 42 | | 二十三级 | 34 |
----------------------------------------------
说明:(一)此表引自(1985)军委8号文件附件。
(二)此表未包括军龄津贴和地区工资补贴。
(三)军龄津贴每年五角,计算到四十年为止。



1985年12月10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工作规程》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工作规程》的通知

2002年4月2日 财预〔2002〕97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指挥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以下简称限额预算)的管理,规范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在限额预算编报和执行中的行为,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外汇资金合理、合法使用,防止逃汇、套汇、骗汇等现象的发生,根据《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1994年3月29日财政部令第7号)精神,制定本工作规程,请遵照执行。
  附件: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工作规程

  
附件:

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
限额预算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和执行的管理,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根据《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令第7号)及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是指财政预算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非贸易项下从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所需外汇的总称。
  第三条 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包括驻外机构用汇、出国用汇、留学生用汇、聘请外国专家用汇、国际组织会费用汇、救助与捐款用汇、政治业务用汇、对外宣传用汇、股金与基金用汇、援外用汇、个人用汇、境外朝觐用汇和经批准的其他用汇。
  第四条 财政部是全国限额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限额预算的下达和监督执行,并提供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中央各部门、各地区财政厅(局)在财政部指导下,负责下属单位和本地区限额预算的管理。
  第五条 中国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是限额预算拨付代理银行,负责办理限额预算的拨付与清算业务,确保限额及时拨付,并监督执行。

第二章 限额预算的编制及下达

  第六条 每年10月15日前,财政部根据国家外汇收支管理规定和宏观财政政策取向,向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印发《关于编报年度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的通知》。
  第七条 每年12月15日前,中央各部门、各地区按照财政部《关于编报年度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的通知》,根据当年限额预算预计执行情况、下一年度对外交流及业务发展用汇需要,向财政部报送本部门、本地区下一年度限额预算报告,限额预算报告分四个部分:一是当年限额预算预计执行情况;二是下一年度限额预算需求情况;三是本部门、本地区有关基础数字,包括驻外机构及人员数、出国人数、留学生人数以及购汇人民币资金的来源等;四是其他需要反映的问题。限额预算报告必须对预算比上年执行增减项目、增减数额及原因作详细分析说明,具体编报要求如下:
  (一) 驻外机构用汇。基本支出根据本单位派驻境外的机构、人员及相关开支标准测算;项目支出要附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 出国用汇。根据外事出访计划和国家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并考虑上年限额预算执行情况测算。
  (三) 留学生用汇。根据派出留学生人数及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留学生境外费用开支标准测算。
  (四) 专家用汇。根据经批准的聘请外国专家的计划和国家外国专家有关生活待遇标准测算。
  (五) 国际组织会费用汇。根据代表我国参加国际组织应缴纳的国际组织会费比额测算。
  (六) 救助与捐款用汇。根据经国务院批准的国际救助与捐摊款计划测算。
  (七) 政治业务费用汇。根据政治业务用汇实际需要测算。
  (八) 对外宣传用汇。根据对外宣传工作实际需要测算。
  (九) 股金与基金用汇。根据我国在国际基金组织中所占的股金与基金份额测算。
  (十) 援外用汇。根据国家的援外政策及本部门执行援外任务的实际用汇需要测算。
  (十一) 个人用汇。根据计划出国人数及国家因公临时出国人员自费购汇标准测算。
  (十二) 境外朝觐用汇。根据宗教团体组织穆斯林赴境外朝圣的实际用汇需要测算。
  (十三) 其他用汇。指没有列入上述用汇的其他项目用汇,主要指用于教育、科研等工作需要购买设备、仪器、材料、图书以及租用国际卫星等用汇,根据实际用汇需要及相关标准测算。
  第八条 下一年度2月底前,财政部根据中央各部门、各地区报送的年度限额预算,经过汇总、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向国务院报送本年度全国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安排的请示。
  第九条 年度购汇限额总预算经国务院批准后,财政部应于30日内将指标下达给中央各部门、各地区。
  第十条 中央各部门、各地区收到财政部下达的限额预算后,原则上应于30日内向所属单位或地区下达限额预算指标。

第三章 限额预算的拨付和执行

  第十一条 为确保正常用汇,在当年限额总预算未经国务院批准之前,根据中央各部门、各地区的申请,每年1月1日,财政部可以预拨本年度第一季度限额预算(原则上不超过上年执行数的1/4,专项支出根据实际需要核定)。
  第十二条 根据外事工作进度、用汇需要和财政部下达的年度限额预算,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应于季度终了前10日内向财政部申请拨付下一季度限额指标。具体程序如下:
  (一) 申请拨付限额
申请拨付限额时,须按规定格式填制“×××年第×季度购汇人民币限额申请表”(见附一),由经办人、财务负责人及单位领导签字(或盖章)后,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两份报财政部。
  (二) 核定拨付限额
  1.财政部在收到中央各部门、各地区限额申请表后,应对用汇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包括用汇申请是否符合限额预算所规定的范围、申请额度是否在限额预算指标之内、申请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填报等。
  2.财政部将经核定后的单位用汇数,填列在“×××年第×季度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申请表”中,加盖“购汇人民币限额专用章”,一份寄返用汇申请单位作记账用,一份留部存查。
  (三) 通知拨付限额
  1.对中央各部门的申请,财政部根据核定的限额数,填制“非贸易非经营购汇限额季度拨款通知书”(见附二),一式两份,经办人和主管领导签字后,加盖“购汇人民币限额专用章”,一份送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通知其增加用汇申请单位限额,一份留部存查。
  2.对各地区的申请,财政部根据核定的限额数,填制“非贸易非经营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调拨单一式四联,由经办人和主管领导签字后,加盖“购汇人民币限额专用章”,转中国银行总行,由其具体办理银行间外汇划拨手续。调拨单第一联由中国银行总行在调拨后退财政部,第二联由中国银行总行留作付出记账凭证,第三联由中国银行总行寄调入银行作收入凭证,第四联由调入银行记收后退调入单位。
  (四) 限额拨付时间
  限额预算拨付的截止时间,年初预算项目为当年12月20日;追加预算项目,原则上不超过当年12月25日。    
  第十三条 为确保预算与执行的统一性、准确性及严肃性,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限额预算及分项目额度使用,原则上各项目预算之间不得调剂使用,不得用其他项目用汇限额弥补出国用汇的不足。项目预算限额之间确需调剂的,调剂用于一般项目的,由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决定,并说明理由,报财政部备案;调剂用于出国用汇和个人用汇的,报财政部核批。

第四章 限额预算的追加

  第十四条 年度限额预算经批准后,中央各部门、各地区不得突破,也不得随意申请追加。
  第十五条 在年度限额预算执行过程中,确实需要追加的,中央各部门、各地区须向财政部报送申请追加限额预算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年初限额预算安排情况、限额预算执行情况、申请追加限额预算的原因及申请追加限额预算的标准(或依据)等。
  第十六条 申请追加限额预算报告的时间,除国务院特批事项外,原则上从下半年开始至12月15日止。
  第十七条 财政部在接到中央各部门、各地区报送的申请追加限额预算报告后,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要求、年度限额总预算的平衡情况以及外事财务制度的规定,依据“保障重点、压缩一般、节约用汇”的原则,予以核复。
  第十八条 限额预算追加指标的发文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2月25日。

第五章 限额决算的编报

  第十九条 中央各部门、各地区于每年1月31日前,根据财政部《关于编报年度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的通知》,向财政部报送上一年度限额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报告要对限额预算执行情况作详细说明,包括执行比预算的增减额、增减比例、主要原因等,并附执行情况报表和“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购汇人民币限额支出签证单”(见附三)。
  第二十条“购汇人民币限额支出签证单”是年终各用汇单位限额账与中国银行进行对账结算的重要凭证。按照规定,限额预算不能跨年度使用,年度终了后,银行要将各单位账户中结余的购汇限额全部注销,各用汇单位填写“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限额支出签证单”,经银行核对无误,加盖公章后,随年度执行情况一并报财政部。签证单中各项数字的截止日为每年12月31日。
  第二十一条 购汇人民币限额签证单各栏数字应按下列口径填写。
  (一) 拨入限额累计=上级拨入限额累计数-转拨限额数(没有转拨限额的单位,只填拨入限额数)。
  (二) 支出限额累计=上级拨入限额累计数-转拨限额数-年末限额结余注销数(没有转拨限额的单位即为:拨入限额累计数-年末限额注销数)。
  (三) 注销限额累计=上级拨入限额累计数-支出限额累计数。

第六章 限额预算账户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用汇单位购汇人民币限额账户统一设在中国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
  第二十三条 中国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开户名单为用汇单位建立账户。
  第二十四条 限额账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第二十五条 一级账户。各级财政部门在中国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的限额账户统称为一级账户。财政部限额总账户设在中国银行总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限额账户设在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县(含县级市)原则不办理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业务,如确有需要,要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开立账户。
  第二十六条 二级账户。中央和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中国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的限额账户统称为二级账户。
  第二十七条 三级账户。一、二级账户以外的购汇限额账户统称为三级账户。下属单位多、用汇量较大的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在二级账户下设立三级账户。
  第二十八条 各用汇单位在同级财政部门核定的购汇限额预算内,通过设在中国银行的限额账户,进行外汇的购汇和核销。用汇单位要建立完整的购汇人民币限额账表处理系统,及时将限额的增减登记入账。中国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按月向财政部门和各单位提供对账单。

第七章 小额用汇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 小额用汇单位是指年度用汇限额在一定限额以下(中央部门在50万元以下)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小额用汇单位不单独设立限额账户。
  第三十条 为加强小额用汇单位的用汇管理,财政部门采取不同于一般用汇单位的管理方法,对其用汇情况进行逐项审核,并从财政部门掌握的限额账户中直接拨付。
  第三十一条 对小额用汇单位临时出国团组购汇的审核程序是:
  (一)用汇单位根据出国任务批件的规定,按国家外事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编制出访团组用汇预算报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外事财务制度规定,对出国团组用汇预算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在用汇单位填制的“非贸易非经营用汇申请书”上填列核定数,由经办人员和主管领导签字后,加盖“购汇人民币限额专用章”,交用汇单位到中国银行办理具体购汇手续。
  (三)出国团组完成任务回国后,用汇单位财务部门应对其出国用汇情况进行审核,办理费用报销手续;对结余的外汇,用汇单位财务部门须填制“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退汇通知书”,由财务负责人签字,并送财政部门盖章后,交中国银行办理退汇手续。

第八章 外汇现钞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外汇现钞是指能自由兑换、并能在外汇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货币。它包括纸币和铸币。因其安全性要求高,流通性强,国家对外汇现钞的携带有严格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凡需要携带外汇现钞出境的出国团组,提取现钞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必须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用汇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开具“非贸易外汇支付现钞通知书(见附四)”,经主管领导签字,由用汇单位送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凭财政部门开具的通知书办理外汇现钞兑换手续。

第九章 限额预算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对中央各部门、各地区限额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中央各部门、各地区财政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限额预算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六条 限额预算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是否按规定纳入限额预算管理范围;是否按预算规定的范围供汇;是否有超预算用汇、挪用或乱摊乱挤限额现象;因公临时出国人员是否按国家制定的出国用汇标准用汇,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行为;有无出国绕道旅游现象;回国后是否及时办理了外汇核销手续;出国留学人员用汇是否按标准核汇;国外接待方提供的资助或赞助费用是否从用汇总额中扣除;驻外机构的外汇支出是否符合相应的开支管理办法规定;外汇现钞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程序报批;各单位报送的外汇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是否准确地反映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等等。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每年对限额预算的执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限额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程所称中央各部门是指财政预算内的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常委会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地区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
  第四十条 本规程由财政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以前规定与本规程相抵触的,按本规程执行。
  第四十一条 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可根据本规程制定本部门、本地区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管理具体实施办法。
  附:一、×××年第 季度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限额申请表
http://www.mof.gov.cn/news/file/wg0208_caiyu0297f1_20050623.jpg
    二、财政部核拨×××年第 季度购汇人民币限额通知书
http://www.mof.gov.cn/news/file/wg0208_caiyu0297f2_20050623.jpg
    三、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年购汇人民币限额支出签证单
http://www.mof.gov.cn/news/file/wg0208_caiyu0297f3_20050623.jpg
    四、非贸易外汇支付外币现钞通知书
http://www.mof.gov.cn/news/file/wg0208_caiyu0297f4_200506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