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金贸”工程,推进我国电子贸易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8:23:21   浏览:84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实施“金贸”工程,推进我国电子贸易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国家经贸委 信息产业部


关于实施“金贸”工程,推进我国电子贸易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信息产业部




商品流通领域建立以计算机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与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我们称其为电子贸易。它将成为21世纪商品交易的重要形态。电子贸易的广泛应用,不仅是商品流通领域一场新技术革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改变着传统流通体制和
流通方式,引发流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贸易应用体系,形成我国的电子贸易规范,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我国企业利用电子贸易网络进入全国和全球大市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
一、“金贸”工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金贸”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流通领域推行电子贸易,是继“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工程之后的促进流通电子化的工程。“金贸”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制订促进电子贸易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电子贸易在我国流通领域及相关领域应用与发展的总体战略,通过制定电子贸易发展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步骤,构筑我国电子贸易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格局。
(二)研究制定我国电子贸易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商品流通领域应用电子贸易等信息技术的政策法规,通过规范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和交易秩序,解决电子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网上电子银行、网络交易税收、网络合同的电子签名及认证等,为促进电子商务在
流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
(三)开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贸易系统。通过设计、开发电子贸易应用系统,优选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建立中国自己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应用平台,开发、完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商业信息发布、交易、交割,商业银行和客户、中介之间的电子结算等功
能,为企业低成本交易服务,从而建设一个系统安全、交易灵活、秩序规范、人机界面友好的电子贸易运行系统。
(四)规范电子贸易交易秩序。注意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国际标准制定并施行相应的信息发布、商品交易、系统运行、交易服务等规范和标准。在中国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筹建中国电子贸易商会,为逐步实现和加强行业管理创造条件。
(五)加强“金贸”工程的运行基础建设。协调并充分利用好国家公用通信网资源和“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金”字工程的力量,不断完善全国性信息高速公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做好通信质量、通信带宽、通信范围、通信价格等方面的基础保障。
二、实施“金贸”工程的步骤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各国有商业银行参加,成立“金贸”工程领导小组,国家经贸委陈邦柱副主任担任组长,信息产业部曲维枝副部长担任副组长。各地相应成立“金贸”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地区“金贸”
工程。
(二)统一规划和管理。“金贸”工程领导小组对全国实施“金贸”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各地在“金贸”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地“金贸”工程进行安排,根据国家“金贸”工程的总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对各地以各种名义建立的电子贸易站点要进行
清理,防止一哄而起,避免重复建设。
(三)抓好试点工作。“金贸”工程确定中国商品交易中心为试点与示范的实施单位,各地要积极做好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省市分中心和地市交易分部的组建与运营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重点国有企业及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网络。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国80%
企业上网运行。
(四)做好宣传,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各地要组织媒体,围绕“金贸”工程的实施进行系统宣传与报道,普及电子贸易知识,介绍电子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



1998年10月1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
(2005年7月2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规范合同格式条款,防止滥用合同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合同格式条款是指合同文本提供方(以下统称提供方)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的条款。
商业广告、店堂告示、通知、声明、须知、说明、凭证、单据等构成要约并符合前款规定的,视为合同格式条款。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提供方与消费者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对合同格式条款进行监督指导,应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第四条 对合同格式条款的监督实行行政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合同格式条款的制定和使用进行监督。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合同格式条款的监督工作。
行业组织对本行业内合同格式条款的制定和使用进行规范、指导。
第六条 提供方制定和使用合同格式条款应遵循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合同格式条款含有免除或限制提供方自身责任、扩大提供方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或排除消费者权利内容的,提供方应当在合同订立前以清晰、明白的文字或其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并按消费者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解释说明。
第八条 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免除或限制提供方责任的下列内容:
(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
(三)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
(四) 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主要责任。
第九条 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下列内容:
(一)让消费者承担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明显超过合理数额;
(二)让消费者承担本应由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
(三)违反法律、法规加重消费者的其他责任。
第十条 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下列内容:
(一)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二)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三)选择合同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
(四)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主要权利。
第十一条 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扩大提供方权利的下列内容:
(一)单方解释合同的权利;
(二)无法律依据,单方变更、转让、解除或终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三)在不确定期限内履行合同的权利;
(四)违反法律、法规扩大经营者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提供方应在经营场所公开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供消费者查阅。
店堂告示、通知、声明、须知等应设置或张贴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第十三条 下列合同采用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应当在合同文本使用之前将合同文本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但按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视为合同格式条款的除外:
(一)供用水、电、气合同;
(二)电信合同;
(三)邮政合同;
(四)人身、财产保险合同;
(五)消费贷款合同;
(六)房屋买卖、房屋中介合同;
(七)住宅装修装饰合同;
(八)物业服务合同;
(九)旅游合同;
(十)运输合同;
(十一)市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备案的其他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
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合同文本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前款第(六)项至第(十)项规定的合同文本报经营者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前款第(十一)项规定的合同文本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所列合同的文本有审批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备案后的合同格式条款,提供方自行修改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后予以修改的,应当将修改后的合同文本按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备案。
提供方拟使用的合同文本已由其上级机构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不须备案。但合同文本变更的除外。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提供方使用的合同格式条款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应当向提供方提出书面修改建议。提供方应在收到书面建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对格式条款进行修改。
第十六条 提供方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建议有异议的,可在前条规定的修改期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提出陈述申辩或听证要求。
提供方提出陈述申辩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收到陈述申辩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提供方。
提供方提出听证要求且属于本条例规定应当备案的合同文本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举行听证;其他格式条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是否组织听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听证会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提供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行听证,应当邀请消费者协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专家学者以及消费者代表参加。
第十七条 对陈述申辩的答复或听证后的答复仍为建议修改的,提供方应在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十五日内对格式条款进行修改。
第十八条 提供方不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建议修改,不提出陈述申辩,也不申请听证,或者虽经陈述申辩或听证但答复为建议修改,提供方仍不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议修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修改建议和需要修改的格式条款,或含有需要修改的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向社会公告,以提醒消费者注意。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某一行业的提供方制定或使用合同格式条款普遍存在违反本条例规定情形的,可以要求行业组织进行统一规范、指导。
第二十条 倡导提供方参照相关合同的示范文本制定合同格式条款。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或参与制定合同示范文本。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的,应当报市工商行政

山西省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1月25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次会议通过 1995年11月25日公布 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治安监督管理,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废旧金属收购、销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废旧金属,包括生产性废旧金属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
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建筑、铁路、公路、通信、电力、水利、矿山、国防及其他生产领域中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
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城乡居民及企业事业等单位使用的生活资料和农村居民用于农业生产的小型农具中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金属制品。
第四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治安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治安秩序;
(二)指导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治安防范工作;
(三)审查、发放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特种行业许可证;
(四)负责对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企业和个人的备案;
(五)组织废旧金属收购从业人员的治安培训和教育;
(六)依法查处废旧金属收购、销售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条 县级以上物资、供销、工商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治安监督管理工作。
企业应对其产生的废旧金属加强治安防范管理。
第六条 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其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必须有经营所在地常住户口。
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从业人员,必须有所在地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
第七条 设立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应经县级以上物资、供销等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领取特种行业许可证,并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人,应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并须在三十日内向同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八条 在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军事禁区、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大型工矿企业和地市级以上重点工程工地附近不得设立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确需设立的,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第九条 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人有关闭、合并、迁移、改变名称、变更经营范围或变更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的,应向原发证、备案的公安机关分别申请办理注销、变更、备案手续,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变更登记。
第十条 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必须悬挂企业名称牌。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并须悬挂特种行业许可证。
流动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并须携带所属企业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副本。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收购废旧金属从业人员的治安宣传和遵章守法教育。
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从业人员须经公安机关进行特种行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收购业务。
第十二条 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不得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
严禁个人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
第十三条 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须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应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地址和经办人的姓名、住所、身份证号码以及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 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人不得收购下列金属物品:
(一)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
(二)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
(三)铁路、公路、通信、电力、水利、矿山、测量等专用器材和城市公用设施;
(四)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
(五)国家明令禁止收购的其他金属物品。
前款第(三)项所列金属物品报废后,由本系统回收利用,在本系统失去回收利用价值的,可持单位证明,向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销售。
第十五条 禁止收购废旧金属的从业人员唆使、串通他人进行违法收购活动。
第十六条 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人,应建立健全治安防范责任制。
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人发现有出售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所列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不得隐瞒包庇。
第十七条 对执行本条例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公安机关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治安防范制度的;
(二)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或经培训不合格从事收购业务的;
(三)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未悬挂企业名称牌、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未悬挂特种行业许可证或流动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携带特种行业许可证副本的;
(四)逾期未履行备案手续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向公安机关办理注销、变更、备案手续的。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视情节轻重,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不查验出售单位证明、不登记或不如实登记出售单位、经办人及物品情况的;
(二)发现有出售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所列物品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未领取特种行业许可证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和违反第八条规定擅自设点收购废旧金属的,予以取缔、没收其收购物及非法所得,可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非法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没收其收购物及非法所得,可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收购禁止收购的金属物品的,扣留、没收其收购物并没收非法所得、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唆使、串通他人实施违法收购行为的,没收其收购物及非法所得。对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吊销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企业的特种
行业许可证;对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
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条例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199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