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0:07:26   浏览:97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邯郸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邯郸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8月2日河北省邯郸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6年9月11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所属的河道、堤防、闸坝、分滞洪区、水库、灌区、渠道、机井、排灌站、水电站、塘坝、水池等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管理;集体兴办和群众自办的水利工程,由兴办单位和个人负责管理。
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城区内的供水、排水和防洪工程的管理。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的义务。
禁止一切危及水利工程安全完整、损害水利工程设施效能、干扰和破坏水利工程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强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和更新,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建水利工程。
第六条 国家管理的各类水利工程,应当根据管理和安全的需要,结合自然地理条件,按照下列标准划定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
(一)河道、分滞洪区堤防的管理范围从堤脚量起,堤防内5米至20米,堤防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堤脚以外50米至100米。
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包括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属于国家所有的滩地、两岸堤防及堤防的管理范围;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确定。滏阳河在市区内无堤防段的管理范围为河道中心线两侧各30米至40米。
(二)水库库区管理范围为正常蓄水位或水库周围移民线或土地征购线以下的面积;安全保护范围为校核洪水位线顺山坡向上延伸20米至100米。
大坝管理范围为下游坝脚以外30米至300米,左右岸为开挖线以外30米至30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100米至300米。
泄水建筑物两侧及其他建筑物的管理范围为建筑物外缘线以外20米至5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100米至200米。
(三)有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渠边、堤防及护渠地;无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围为水域、渠边及护渠地。
护渠地的范围为,有堤防的从外堤脚向外量起,无堤防的从渠道上口边缘向外量起,干渠2米至5米,支渠1米至2米;有交通要求的渠道,管理范围可适当放宽。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20米至50米。
(四)输水隧洞的管理范围为进出口建筑物和竖井外缘线以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和洞顶两侧50米至100米。
(五)闸涵、排灌站、水电站的管理范围为建筑物边缘以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50米至100米。
第七条 国家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属全民所有的,使用权归工程管理单位;土地属集体所有的,使用时必须服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统一管理;安全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权属不变,使用时不得危害水利工程安全。
第八条 集体和个人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兴建的塘坝、水池、排灌站、渠道、机井等小型水利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毁坏。
第九条 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履行基建审批手续,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施工监督和验收。在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得兴建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建筑物及设施。
第十条 对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历史遗留下来的生产、生活设施及其他建筑物,在险工险段或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的,应限期拆除;其他地段的,应结合工程整治、城镇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分期分批予以折除。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条 沿河城镇在编制和审查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时,应当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河道岸线的利用,应当服从河道治理规划。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河流走势,不得填堵和占用旧河段。
第十三条 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的,应予以补偿。开采矿藏或者兴建地下工程,对水利工程造成损失的,采矿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
第十四条 水库水面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服从水库安全管理的需要,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签定协议。
第十五条 河道、堤防、闸坝、水库、灌区等水利工程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和市以上水利建设规划,按照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权限,严格执行审批、监督、验收程序。
第十六条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定期组织检查、维修和养护,保证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需要。
第十七条 加强机井管理,逐步完善机井的保护设施。国家和集体兴建的机井,应当提取折旧费,用于机井的维修和更新,不得挪用。
新建机井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井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技术资质证”、“施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取水许可定位施工。
第十八条 供水管理按照统一调配,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有偿供水。
供水工程管理单位遇水、旱灾害年份,应采取应急工程措施和必要的调控手段,保证城市生活和重点企业的基本用水量,所增加费用,经市政府核定后,由受益单位负担。
第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防洪标准、流域规划和防洪工程状况,制定防御洪水方案,防洪工程的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分别报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门备案。
水利工程及其他防洪工程的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防御洪水方案和调度运用计划,对各项防洪工程组织汛前检查,发现影响防洪安全的问题,限期处理,不得贻误防汛抗洪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应利用蓄水工程相机增加蓄水量。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没收违法所得,根据情节轻重,可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一)毁坏堤、坝、水电站、渠道、闸涵、机井等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
(二)侵占、毁坏通讯、报汛线路、台站、供用电设施及其他水文和工程监测设施、水利物资、防汛器材设备的;
(三)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炸鱼、烧窑、采矿、采石、钻探、挖筑鱼塘等危及工程安全的;

(四)擅自在边界河、渠修建挑水、挡水、蓄水工程及有损相邻地区利益工程的;在上游扒口决堤、开闸扩大排水或加大引水,在下游设置阻水或缩小河、渠断面及过水能力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没收违法所得,根据情节轻重,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一)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及土地上附着物的;
(二)在河滩、行洪区、蓄滞洪区、水库库区任意围垦和修建阻水建筑物的;
(三)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河滩造地的;
(四)在堤、坝、渠坡上移动护坡砂石及滥伐、盗伐林木的;
(五)在河、渠、水库库区内及堤、坝的顶、坡、戗台设置有碍安全管理的建筑物和障碍物的;
(六)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河渠、水库、塘坝及其他水域乱设、扩大排污口的。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根据情节轻重,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在河、渠内修建阻水及有危害的导流、挑流工程和种植阻水作物或林木的;
(二)在堤、坝、渠坡上垦植、放牧、铲草,对工程造成危害的;
(三)在堤顶、坝顶、水闸交通桥梁行驶危害工程安全的超重车辆和未经工程管理单位批准行驶履带拖拉机、硬轮车及雨后泥泞行车的。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根据情节轻重,可并处警告和100元至1000元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
(一)拦截或抢占水源、破坏供水、用水秩序的;
(二)干预和阻挠工程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
(三)非工程管理人员操作闸门及各种设备的。
第二十四条 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内挖砂、取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并可按每立方米20元至60元计算处以罚款。
第二十五条 向水库、河、渠、排洪沟内倾倒垃圾,弃置砂石、矿渣、煤灰、尾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清除,并可按每立方米30元至70元计算处以罚款。逾期不清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除,并由责任者负担全部清理费用。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擅自打井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9月1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宁德市城市规划决策与审批工作制度的通知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宁德市城市规划决策与审批工作制度的通知

宁政办〔2004〕174号


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宁德市城市规划决策与审批工作制度》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十一月九日


宁德市城市规划决策与审批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城市规划决策与审批的科学性,使之规范化、民主化,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市政府设立宁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是市政府城市规划的审议机构,受市政府委托对城市规划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向市政府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议意见;市规委会内设宁德市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评委),为市政府进行规划决策、审批和市规委会审议提供专家意见。
第三条 市规委会和市专评委的评审意见,是审批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决策依据。

第二章 城市规划委员会

第四条 市规委会由33名委员组成。委员包括公务员、专家和市民代表,公务员身份委员不超过16名,专家身份委员不少于12名(其中城市规划与建筑专家不少于6名)。公务员身份委员由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非公务员身份委员由市政府聘任。
市规委会委员任期三年。公务员身份委员因工作变动可相应调整,非公务员身份委员若无重大过错,原则上不随意更换,并可连任。
第五条 市规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由市长担任,副主任委员1名,由分管城市规划工作的副市长担任。秘书长1名,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担任。
市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规划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第六条 市规委会审议与审查实行票决制,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第七条 市规委会会议由主任委员组织召开,或主任委员委托副主任委员组织召开。市规委会办公室(市规划局)具体负责会务工作。
市规委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市规委会委员不得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需请假并得到批准。每次市规委会会议出席委员不得少于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
第八条 市规委会职责
(一)审议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议题。
(二)审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
(三)审查城市规划中专项工程规划
(四)审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法定图则。
(五)审查城市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六)审查城市重要建设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方案。
(七)对重大违法项目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市政府决定。
(八)审查年度城市规划编制计划,统筹安排相应的规划编制经费。
(九)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报请市规委会审查的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重要建筑设计,其方案不得少于两个。报请审查的两个方案均未获得市规委审查通过,由市规划局重新组织。市规委会审查通过的方案,若要求相应的修改,由市规划局负责办理。

第三章 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

  第十条 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专评委对城市规划决策与审查的项目及方案开展技术咨询、论证和评审,为市规委会审议或市政府的决策、审查和审批提供经济技术依据。
第十一条 市专评委由市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建设及相关专业人员为主。
市专评委设常务委员15名,由市政府聘任,任期三年。专评委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各一名,由市规委会指定。
市规委及市规划局可根据需要邀请相应的专家参加专评委工作。市专评委委员或邀请的专家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
第十二条 市专评委每次评审应组成相应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原则上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员由市规划局会同市专评委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选定。重大项目或重要方案需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和专家参加评审。
  每次评审,由专家组成员推荐组长,专家组组长组织评审,并形成专家意见;评标或竞标,以票决的形式按半数以上有效票多少列出方案进行排名。评审意见或排名顺序应有专家组组长或全体专家签字。
  专家组成员对评审或竞标、评标方式或结果存在重大意见分岐,可提出书面意见,由市规划局报告市规委会或市政府审定。

第四章 城市规划决策与评审程序和时限

  第十三条 凡需按本制度进行审议和审查的项目或方案均由市规划局进行初审,未经市规划局初审或初审不同意的项目或方案不得进入本制度规定的程序。
不属本制度规定范围的项目或方案,由市规划局按其职责组织审查或审批。
第十四条 通过市规划局初审的项目或方案,由市规划局提交市专评委评审,未经市专评委评审或评审不同意的项目或方案不得报市规委会审查。
第十五条 通过市专评委评审的项目或方案,由市规划局报请市规委会审议。
第十六条 本制度规定的项目或方案经市规划局初步审查后,由市规划局根据需要组织批前公示,并形成公示情况报告,报市规委会作为审议依据。
第十七条 项目方案主创人员、市专评委委员以及市民对公示、审议、审查有重大岐见的,市规委会应予充分重视,听取意见,确有必要的应重新组织论证。
  第十八条 本制度规定的项目或方案的工作时限:
  (一)市规划局初审为5个工作日,重大或重要项目或方案初审为10个工作日。
  (二)市专评委审议为5个工作日,重大或重要项目或方案评审为10个工作日。
  (三)市规委审议为20个工作日,重大或重要项目或方案审查为30个工作日。
  (四)专项或方案批前公示为7天,重大或重要项目或方案可延长至10天。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九条 本制度规定的项目或方案审查之后,“一书两证”或其他相关手续按行政许可法的时限办理。
第二十条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未能在上述时限内给予办理或办结的,市规划局应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有关方面和人员。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二十一条 凡纳入本制度的项目或方案,与其有直接利益或间接利益的市规委会、专评委成员及专家均应申请回避,或由会议主持人提请其回避。
第二十二条 凡参予本制度实施的所有人员,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客观、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尊重议事规则。
第二十三条 所有评审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期间擅离职责,违反评审纪律,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者,取消其相应的工作资格。
第二十四条 凡参与本制度所有人员均应对相关项目或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财政部关于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和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和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税局、地税局: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法》中有关教育投入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预算和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法》的要求,在安排预算时,努力增加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除按照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的要求外,要确保用于教育等重点支出项目,以体现预算安排的原则。
二、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加强对教育费附加征管的组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费附加应收尽收。财政部门要将教育费附加入库情况定期通报教育主管部门。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教育费附加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坚决制止挪用、挤占和用教育费附加抵顶教育经费拨款的现象,做到专款专用;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研究落实教育费附加的使用方案,根据工作进度定期、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以确保教育部门在年末停止划拨资
金之前,将已入库的教育费附加及时拨付给学校使用。当年未用完的教育项目资金,要继续用于教育项目。



199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