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2:21:05   浏览:81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

(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规定清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决定修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下列地方性法规:

  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将第五十四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等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批准手续;逾期不办理批准手续的,责令其停止开发和使用。”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将第五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未取得农牧业机械驾驶证、农牧业机械驾驶证被吊销、暂扣或者超过有效期驾驶农牧业机械的,或者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转交不具备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同时删除第五十条第二款。

  三、《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林木保护条例》

  将第十五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珍稀林木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恢复费用三倍的罚款。”

  四、《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

   将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违反本条第一、二、三项造成严重后果,从重处罚;违反本条第四、五、六项的行为除按规定处罚外,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五、《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

  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非法安装、使用技防产品、技防系统,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将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从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治理的,处以l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停止侵害,限期拆除,并可处以500元至2000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赔偿。”

八、《内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

将第五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五、七、八项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并处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该条其他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九、《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指挥机构行使防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物资调用权和紧急处置权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十、《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由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会同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水利部发布的《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处以罚款。”

  十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将第三十条第七项修改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或者治理成果的,予以赔偿。”

  十二、《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对不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或者排污费的,限期补缴,并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十三、《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将第十条第二项修改为:“施工中,以抽查为主的方式检查施工质量,重点检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隐蔽工程、特殊部位,重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安装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质量;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时,可以责令暂时停止施工;”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王利军 袁清彪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法律的和谐,法律和谐的关键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和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角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今年“两高”工作报告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两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何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这样解释:过去乱世用“重典”,而盛世则是“政简刑清”,所以,“两高”报告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跟我国目前盛世的特征相符的。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实质就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检察机关如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原则,正确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就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
自八十年代开始“严打”以来,从重从快已成为惯性思维,在刑事检察工作中为了避免承担打击不力的责任,可捕可不捕的都捕了,可诉可不诉的诉了,怕放纵犯罪,过于强调严打,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忽视了办案的社会效果,这并不符合新的执法理念。从刑事诉讼角度看,逮捕是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但不是唯一的强制措施,如果案件不论大小,犯罪不论轻重,都要逮捕后经过三、四个月的法定程序,这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同时也没有起到挽救失足者的目的。打造和谐社会不能仅靠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来保障,司法文明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中必须转变执法理念,更加人性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对轻微犯罪人员实行轻缓的刑事政策。?
二、引进暂缓起诉措施,限制刑罚的适用范围
我国现行刑诉法规定三种不起诉类型,即绝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但是不起诉制度在实践中受检察机关自身考评制度的制约,运行不畅,适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暂缓起诉制度,是指某些已经达到提起公诉标准的犯罪行为,基于犯罪嫌疑人的自身状况、刑事政策以及诉讼经济的考虑,通过设定一定的暂缓起诉期间暂时不提起公诉,而是在暂缓起诉期间终结时再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悔过情况等作出最后处理决定的一种诉讼制度。首先,暂缓起诉制度符合刑罚个别化和轻刑化的刑事政策。其次,暂缓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在我国司法中的体现。最大限度兼取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的长处,从而使诉讼程序更为合理和科学,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体现我国刑事法律与时俱进思想的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实现刑罚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再次,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经济合理使用司法资源。刑事诉讼程序环节的减少缩短了诉讼时间,减轻了讼累,节省了人力、物力等司法资源,可以使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更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的起诉和审判中去,以提高诉讼质量和诉讼效率。最后,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从实质上限制刑罚的适用范围,体现宽松刑事政策思想,检察机关应当扩大不起诉范围,同时尽快引进暂缓起诉措施。
三、借鉴恢复性司法理念,确立刑事调解制度
恢复性司法是对刑事犯罪通过在犯罪方和被害方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消弭双方冲突,从深层次化解矛盾,并通过社区等有关方面的参与,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一种替代性司法活动。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是以国家起诉和对被告人判刑为主要模式的,这种模式不仅带来监狱压力大、司法成本高的后果,而且严重忽略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应具有的本体地位。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司法模式,对大量的轻微刑事案件乃至邻里纠纷给予关注,尽可能在犯罪的早期阶段介入,通过化解人际关系,减少社区矛盾来预防犯罪。这种旨在提升被害人和犯罪人的满意度、降低再犯率的司法模式与我国传统的调解制度所蕴涵的“和为贵”的理念相一致。调解制度作为一种处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方法,给冲突双方解决冲突提供了机会。对此类轻微犯罪案件,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应当允许当事人和解后由侦查机关撤案或由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缓解矛盾,稳定社会,促进公民之间的宽容、和解;二是有利于帮教和改造罪犯,减少危害社会的犯罪因素;三是有利于司法经济,缓解目前司法机关案多人少和监管场所紧张的状况,利于集中精力查办大案要案。
四、最大限度的使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贾春旺检察长在2006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检察机关在履行批捕、起诉职责时,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的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和起诉,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对于轻微犯罪来说,应当依法充分发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作用,减少逮捕措施的适用,减少刑事诉讼程序环节,缩短诉讼时间,使司法机关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更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的起诉和审判中去,以提高诉讼质量和诉讼效率。
五、扩大简易程序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适用范围
笔者认为,高法对刑诉法第174条可适用简易程序情形的限制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解释中被告人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一项,公诉部门将案件起诉基于的标准就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刑诉法第46条明确规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因此,将被告人认罪与否作为能否适用简易程序的理由显然是不符合立法本意,建议取消这一要件,以便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同时,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的案件,能够简化审理的,要积极主动建议人民法院适用;对于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建议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同意并向人民法院建议适用。
六、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轻罪实行非刑事化处理
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是犯罪构成中的特殊主体。这两类主体涉嫌的犯罪主要是轻罪,通常其主观恶性不深。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与他们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社会成本很高,若仅因一次情节较轻的犯罪而对其简单地科处刑罚,将他们抛向社会,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检察机关应尽可能地在与学校达成共识、征询被害人的意见、并与公安机关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对涉嫌轻罪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进行非刑事化处理,具体途径就是退回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此举在政策层面上,符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法律层面上,也符合“两高”相关的司法解释。
总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增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代和谐社会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和调整人的行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又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要忠实、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应当确立现代司法理念,通过发挥自身职能,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邮电企业财务会计检查办法(试行)

邮电部


邮电企业财务会计检查办法(试行)
1994年7月27日,邮电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保障邮电事业的健康和顺利发展,根据国家颁发的《会计法》,结合邮电通信企业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邮电通信企业。邮电部所属工业、供销施工企业及邮电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比照执行。
第三条 财务会计检查的主要任务是:
(一)检查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和邮电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检查各项计划(包括财务、固定资产投资、信贷等计划)、预算、决算的执行情况;
(三)检查各项资金的筹措,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检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五)检查各项财产物资的管理和核算情况;
(六)检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质量,总结和推广财务会计工作经验,提高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促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第四条 财务会计检查的范围,主要是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包括财务收支、资金使用、财产管理,在建工程、财经纪律和财会工作情况及临时指定的检查事项。
第五条 财务会计检查是对经济工作进行监督的一种手段,是邮电经济监督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法》赋予的财会人员的重要职责,是维护财经纪律,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务会计检查是从检查一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为主要方法所进行的现场全面检查。检查凭证、帐簿,必须与检查实物相结合,可采用顺查法和逆查法对凭证、帐簿进行普查和抽查。
第六条 在财务会计检查工作中,对能认真完成任务,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不能按期完成检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批评。对由于检查不认真而被查出的违纪金额,除按规定予以没收外,并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

第二章 财务会计检查组织领导及其权限
第七条 各级邮电企业的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检查负有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的责任。并应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财务会计检查人员按期完成检查任务。
企业的财务会计检查工作,应对本企业领导负责,在业务上同时受上一级财务检查机构的指导。
第八条 为了组织和开展财务会计检查工作,完成检查任务,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简称省局)在财务处设财务会计检查科或室(组)配备财会检查人员3—5人,负责全省邮电企业的日常财务会计检查工作。
各地、市、区邮电局、省传输局(长线局、微波局),应配备财会检查人员2—3人,负责全区邮电企业的日常财务会计检查工作。
各县(市)邮电局和省局直属各单位,应配备专(兼)职财务检查人员1人,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检查工作。
财会检查人员配备后,应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便于工作,省局可配备副处级检查员;地、市局可配备副科级检查员。
第九条 财务会计检查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联系群众。
(二)熟悉国家方针、政策、经济法规、邮电财会制度和业务规章制度。有较丰富的财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有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 财务会计检查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会计法》为准绳,以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法规、制度为依据进行财务会计检查工作。
(二)依靠领导,依靠群众。进行检查工作时,应向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群众说明来意,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要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实行专业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
(三)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要重证据,把会计记录和活的情况相结合,对被检查单位好的经验,要注意帮助总结。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四)财会检查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在检查工作中,应积极帮助被检查单位财会人员改进工作,提高财会管理水平。
第十一条 财务会计检查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可行使以下职权:
(一)有权依照国家财经法规,财会制度,对其被检查的单位进行检查。要求被查单位和有关人员介绍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参加有关会议。
(二)有权向被查单位索取和查阅会计凭证、帐簿、报表、计划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可进行复印,复制和拍照(机密文件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三)有权向问题或案件的涉及人员提出问题,要求其做出答复或写出书面材料。
(四)有权向违法违纪单位,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做出处罚决定,被查单位应认真执行。
(五)检查中发现有严重违纪违法或经济犯罪情况,有权及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同时向上级财务检查机关报告。
财务会计检查人员在行使上述职权时被查单位和有关人员应积极主动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和阻挠。

第三章 财务会计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二条 财务会计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货币资金的检查。现金和各种存款及有价票证等是否按会计制度认真核算;现金收支手续是否符合规定,送存银行是否及时,有无超定额和白条抵库存、挪用问题;是否与银行按期对帐核对相符,有无悬帐或不符情况;财会专用印鉴、支票、钱、帐是否认真执行分管制度。
(二)存货的检查。存货是否认真执行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计价,储备和消耗是否有定额,收发、请领手续是否符合规定,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否按期对帐,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原因是否清楚,处理是否及时,手续是否符合规定。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否按会计制度核算;是否及时清理结算,发生坏帐损失是否查明原因,分别情况及时处理,坏帐准备金计提是否正确,坏帐损失的核销是否履行批准程序。
(三)固定资产的检查。固定资产是否按照部省制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新增固定资产是否正确计价及时入帐;计提折旧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比例是否正确,有无多提少提问题;固定资产调拨是否按规定办理手续;盘盈、盘亏、报废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多种经营和集体企业占用的房屋、设备是否有偿使用,是否建立产权界定文本。
在建工程是否有批准计划,有无超计划或计划外工程;会计核算是否执行会计制度;工程资金是否加强管理,工程计价和费用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损失浪费现象;工程是否按期竣工、决算、交付使用。
(四)资本金的检查。资本金的筹集、形成是否符合规定,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是否办理注册登记;资本金的产权划分归属是否界定清楚;资本金是否达到了保全和完整。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程序新增资本金。
(五)对外投资的检查。对外投资签属的经济合同,手续是否合法,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财会部门是否参预;会计核算是否全部纳入企业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对被投资的企业或项目是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六)财务收、支和利润的检查。通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以及对外提供劳务收入和多种经营中收入,是否按会计制度正确核算,正确入帐,有无错收、漏收问题;自有收入是否按经济核算制办法正确计算,企业自有收入有无多计的情况发生;有无全网与非全网之间相互转移收入和将主营业务的收入划入多种经营情况;有无收入不列帐,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问题。
成本和费用检查。有无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列挤占成本费用问题;递延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核算是否正确;营业外支出列支是否正确,有无擅自增加项目,扩大列支范围问题。
利润形成和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隐瞒,截留问题;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和计算是否正确,核算是否符合规定。
(七)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保管是否符合手续和规定;会计帐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登记、结帐、对帐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会计报表的编制、审核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报送是否及时,内容是否正确,真实可靠;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
(八)业务资金的检查。邮政储蓄、汇兑、报刊发行资金是否按邮电部统一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会计帐簿与会计科目是否按规定设置和使用;财会与业务、银行部门是否坚持按期对帐核对相符,资金的存放、保管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贪污、挪用问题。
(九)执行财经纪律的检查。有无滥发奖金、实物,铺张浪费,挥霍国家资财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
有无违反国家控购规定,擅自购置专控商品问题。
税金的计算方法、计算比例和种类是否正确,是否足额缴纳,有无偷漏税问题。
第十三条 财务会计检查的频次
(一)省局对地市局和省局直属单位的检查,一年不少于二次,地市局对县市局和所属单位的检查,一年不少于二次,县市局对支局所和所属单位的检查,要经常化。各单位应依据上述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年度财务检查工作计划,并保证检查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除定期检查外,根据上级部门或本单位工作的需要,可以越级进行临时性检查。

第四章 财务会计检查的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 编制财务会计检查计划
省管局每年年初,应根据全省检查频次的不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检查项目,编制年度财务检查计划,报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编制财务会计检查统计报表
各级财务检查部门,实行按季编制财务会计检查统计报表,季末终了10天后逐级上报(具体表式附后),如发现重大违纪问题要及时专项上报并有说明。
年度终了,各省邮电管理局应向部报送财务会计检查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发现的违纪问题及处理意见,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以及推广和介绍执行财会管理工作的好经验等。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可依据本办法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和补充办法并报部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执行。1982年邮电部颁发的《邮电企业会计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第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邮电部财务司。